• <rt id="hf7qz"><nav id="hf7qz"><p id="hf7qz"></p></nav></rt>

    1. <ruby id="hf7qz"><nav id="hf7qz"><button id="hf7qz"></button></nav></ruby>

      <source id="hf7qz"><menuitem id="hf7qz"><option id="hf7qz"></option></menuitem></source>
        <rt id="hf7qz"><progress id="hf7qz"></progress></rt>

    2. 我們主要從事輻射防護工程、輻射防護設計、環境輻射檢測、職業安全衛生評價以及輻射儀表儀器、輻射報警儀、個人劑量儀、輻射防護設備等的研發與銷售,咨詢電話:13520793870!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普知識> 輻射防護

      輻射防護

      “放射性物質”真的那么可怕嗎?

      關鍵詞:“放射性物質”真的那么可怕嗎? 網址:www.tjcxy21.com 日期:2019/8/21 15:45:56

      近日,俄羅斯北部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的軍事基地爆炸起火。俄羅斯官方宣稱,該爆炸事件的發生是因為該軍事基地中的液體燃料火箭的發動機發生故障。但由于北德文斯克市政府宣發的“有儀器檢測到了短暫的放射性物質水平快速升高”消息,引發了當地民眾的恐慌,目前該市的所有藥店的含碘藥品幾乎都被買空。


      無獨有偶,在HBO大熱的劇集《切爾諾貝利》也曾以“放射性物質”“儀器測量”“吃碘片”,描繪了一個核事故的完整發生。


      那么究竟“放射性物質水平快速升高”意味著什么?核輻射又是怎樣的?


      放射性物質是什么?

      在聚焦"放射性物質"之前,我們應先明確一個概念: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有足夠的能量使原子釋放電子,而非電離輻射則非如此。我們常聽聞的“核輻射”,即是具有對生物體普適性危害的電離輻射。


      自然界中,一些物質的核原子是不穩定的,其原子核自發轉變,就通過輻射的形式釋放能量,這樣的原子稱為放射性核素,而其釋放的能量就可以使其他原子電離。這樣的大劑量電離輻射,則會破壞生物組織細胞的原子/分子結構。因而導致我們在劇集《切爾諾貝利》中看到的人體傷害。通俗地說,放射性粒子就像打向人體細胞的小子彈,不斷向脆弱的DNA進行撞擊,而這個撞擊對于人類的生命長度而言,幾乎是永不停息的。


      當發生核事故時,會產生放射性影響,而由于有些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極長,達到數億年,其衰變到穩定的核素需要很長時間,因此該影響有可能持續很長時間。衰變是指某種放射性核素因不穩定,放射出粒子而轉變成其他核素的過程。但放射性核素要轉化為穩定的核素(即對生物體不會再產生電離危害時),一般需要經歷長時間的多次衰變。


      多少“壞”核素,會構成危害?

      我們對于核輻射的恐懼,是源自于輻射對于健康的生物機制的影響。其可以產生細胞水平的損傷,如果損失或死亡的細胞數目夠大則會引起器官功能障礙,甚至死亡;也可能會引發不足以致細胞死亡的DNA損傷,這種損傷通常可以完全修復,不能修復而導致的細胞畸變則可能致癌。


      但在日常生活中,核輻射會對我們產生這樣的傷害嗎?


      1.生活中的輻射劑量


      生活中,我們最常打交道的輻射是在醫學治療中。“一年只能照兩次胸透“、“乘飛機有輻射危害”,網絡媒體大幅度地將輻射“妖魔化”,而事實則不然。首先,部分醫學輻射單次照射的劑量小(甚至比自然光小),同時低劑量的輻射所產生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對于不同的人體會產生的影響不一樣。一些醫學測試中曾提及,某些在天然(本底)輻射高地區的居民相比天然(本底)輻射低地區的居民,罹患癌癥的發生率并未升高。


      低劑量輻射的多次累計也并不能等同于高劑量輻射造成的確定性傷害,然而不確定的影響是存在且沒有閾值的,仍需認真防護。但對于醫學治療無需過分恐慌,其劑量定量且有科學依據。


      但高劑量的輻射帶來的危害是具有確定性的。當輻射劑量達到閾值時,對于生物體的確定危害就會產生。這種影響在超過閾值之后,基本上隨著輻射劑量的升高而加重。但需要強調的事實是,放射性輻射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不存在確切的安全值。


      2.吸收劑量與當量劑量


      我們已知不同劑量輻射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與危害,且科學界將實際可測量的輻射數值稱為吸收劑量。但吸收劑量并不等同于我們人體會被影響的輻射值。在這其中,輻射類型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加以輻射類型的不同,需要采取另一個數值標準—當量劑量。


      同樣經受1焦耳的α射線,遠遠比1焦耳的X射線對人體的傷害大。同樣劑量的不同輻射,具有不同的殺傷力,殺傷力更大的輻射,當量劑量就會相應更高。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醫學輻射,基本上依靠的是X射線。


      3.哪個身體部位最脆弱(有效劑量)


      試想,同樣當量劑量的輻射對手掌和其他器官哪個造成的傷害更大?


      所以在考慮不同種類的輻射照射所產生的差異時,我們還需根據人體不同器官及組織對輻射的敏感性不同,即在當量劑量的基礎上,再加以不同的組織權重系數,并將其稱為有效劑量。


      所以,對于人體不同部位最終所承受的輻射傷害,確實的輻射劑量值是吸收劑量與輻射類型、組織權重共同影響的結果,并不可一言以蔽之。在以有效劑量(即不同人體組織受到的最終輻射劑量)為對人體傷害程度的標準下,放射性物質的影響一定是與劑量呈現了更線性的關系。


      碘片能保護我們嗎?


      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中,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包含了碘-131、銫-134,銫-137和鍶-90等。而放射性碘-131在甲狀腺濃集后發射的電子可能造成甲狀腺的嚴重損傷,誘發甲狀腺腫瘤。此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穩定碘片(即碘-127,成分為碘化鉀或碘酸鉀),以預先替代碘-131聚集在甲狀腺上(因甲狀腺對碘的吸收具有飽和性),但碘片并不能防止人體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質。


      《切爾諾貝利》中服用碘的場景


      輻射不僅包括內照射輻射(吸入、食入、皮膚進入體內),還包括外照射輻射,即來自體外的電離輻射對人體的照射。碘片在此時也失去了效用,而在大型放射性事故發生時,內照射與外照射無疑是同時且爆炸性向四周發射的。假設身處事故中心或較近位置,具有更多的預防性效果的碘片幾乎不再具備任何防護價值。


      而針對于來自外照射的傷害,研究者尚能給出的建議是:縮短照射時間、增大照射距離(遠離照射源)以及設置屏蔽(一般可用鉛、硼等)。但在發生大型核電事故時,這樣的舉措顯然仍是難以自我保護的。


      對于每一個民眾來說,強烈的放射性事故都是極為可怕的。隨著核科學技術的進步,國家與政府有能力也應當防止像切爾諾貝利的全人類事故再次發生,切勿徒以追求核武器/核工業而犧牲人類福祉。當然,在日常生活中并無需談“核”色變,以標準的劑量為準則,我們就可以很好地利用核所帶來的科學效益。


      單位:北京雷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徐經理

      電話:15320015883

      地址:北京豐臺區馬家堡西路36號

      Copyright @2016 雷騰核制造 版權所有 本站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地址:北京豐臺區馬家堡西路36號

      咨詢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技術咨詢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91国语露脸精品高清国产